第二十六章:凛冬城与农民大起义_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
耳东小说网 > 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> 第二十六章:凛冬城与农民大起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十六章:凛冬城与农民大起义

  在这其中一定有人在故意上下其手作乱,但在几乎所有人都这么做的时候,根本就难以短时间内分辨,这是一场几乎每个人都参与的恐慌。

  飞鸽传书的便捷,在这个时候,反而成为了一种累赘,本来还没有发生祸乱的地方,提前收到了消息,也开始这么做。

  本来应该由百姓掀起了祸乱,在极多的地区,却由官府掀起,在广大的农村地区,出现了极多攻击乡镇的义军,他们挥舞着锄头和镰刀,然后相互汇聚,然后在汇聚了足够力量之后,开始攻击城池。

  谁能够制止这场风起云涌的起义?

  ……

  洛阳的天子诸王和公卿大臣都在问这个问题。

  李慎再次吐血昏厥,这一次醒来之后,他的脸色已经苍白的难以恢复了,明显是心神损耗太大。

  这些年,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。

  这种人力难以解决的问题,本就不该压在他这个平庸的君主身上。

  民间的起义是从事件一开始就预料到的,但当事情真的发生在他面前,而且在短短时间就如火如荼后,他还是不能接受。

  “诸位爱卿,为之奈何?”

  李慎不知道他说过多少句为之奈何,但除了为之奈何,他说不出其他的话来。

  洛星辰上前一步,沉声道:“为今之计,只能是守住河洛和江淮,只要能保证江淮在手中,大唐就还有希望。

  然后再派遣一位大员出镇河北、齐地,尽量的维持秩序,以现在所得到的消息,即便是造反的百姓,也不是反抗大唐,他们只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已。

  只要朝廷有能力让他们活下去,收复应当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,但如果等到真的乱起来,等他们走上再也回不了头的路后,那就真的没办法了。

  陛下应当早下决定,拖下去的结果将是难以预料的,也是我们控制不住的,兄长在关中对抗燕国,如果不能早日让中原安定下来,必然会被连累。”

  从河北进入河东太容易了,而现在的河东防御空虚,很容易就会被抄后路。

  李慎宛如抓住救命稻草,但立刻又黯然下来,“朝廷从哪里筹集让山东灾民活下来的粮食?如果将粮食从河洛以及江淮运过去……”

  “陛下不可!”

  “陛下不可!”

  几乎在李慎话说出来的一瞬间,朝廷上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,“陛下,万万不可啊,如果将河洛的粮食运出,一旦山东没能平定,河洛必乱,难道到时候,陛下您要弃洛阳而走吗?

  长安已经陷落,若是洛阳也陷落,朝廷还拿什么去收拢天下,这对整个大唐的威望都是巨大的打击。

  关东虽然有些许乱民,但还不至于让朝廷冒这么大的危险啊。”

  洛星辰知道他们话中是什么意思,关东的灾民虽然严重,但这种大乱,人死起来很快,关东是缺粮,不是没有粮食,只要等关东多余出来的人死够了,剩下的粮食自然就吃了。

  这种想法虽然残酷,但的确有效,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,到了粮食够吃的时候,关东还属不属于大唐那可就说不定了。

  大唐的藩属国因为距离遥远,本就和中原离心,如果不是多年来的政策倾斜,恐怕早就有所反复,如果等到占据天下人口多数的河北和中原真的反了,那大唐重建的难度,就会上升一个等级。

  而且河北一旦脱离掌控,那辽东就再次孤悬中原之外了,蓬莱以及箕子半岛,都可能趁机脱离中原独立。

  一旦中原朝廷不能镇压四周,那所有的地区都会掀起本地派和亲唐派的战争,比如现在的楚国以及中亚的许多国家,还有岭南,中原乱,他们也乱,国中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内战。

  大唐不仅仅是自己一个地区的稳定器,作为当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,他的存在也让其他国家都保持着大致的稳定,没有了大唐镇压,藩属国中被推翻的王公,不在少数。

  宋国中有人封锁马六甲海峡,但实际上现在的楚国根本就不用封锁,因为一直充当中原粮食宝宝的楚国,现在自己也缺粮了。

  而且这种缺粮不是因为天灾,当然,发洪水也算是一小部分原因,但主要原因还是人为破坏。

  当初为了分裂楚国而裂国的行为,现在也迎来了另外一个结果。

  天竺这块土地因为雨季的原因,本来就难以形成中央集权的大统一帝国,这一点和宋国非常不同,宋国是可以形成统一国家的。

  再加上中原的政策,现在的天竺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毁坏生产活动,无论是长出来的还是刚种下的稻苗,都被人为的进行破坏,而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对方缺少粮食。

  战争已经完全违反了当初中原所定下的规则,即双方不故意毁坏田地,但在天竺,激烈的斗争,已经完全走向了不能共存的程度,一切都像是理所当然。

  “一粒粮食也不能流出楚国。”

  这是一部分人所宣扬的口号,其中蕴含着明显的政治目的,那就是配合宋国的政策。

  李慎将目光落在洛星辰身上,洛王洛星云离开神都之后,现在朝廷中声望最高的就是洛星辰,最能让关东那些造反的百姓相信的,也就是洛星辰,洛星辰自己也已经准备好了前往关东。

  但没想到李慎只是看了一眼,却收了回去,“再让朕想想。”

  洛星辰顿时一急,“陛下,臣请往关东而行,定不负陛下所托。”

  李慎一听洛星辰挑明,也不再隐藏,当即苦声道:“爱卿,洛王前往关中抵御燕国,如今朝廷朕所能信任的人不多,朕现在身体不好,时不时就陷入晕厥,若是出现了什么意外,朕连个托孤的洛氏子都找不到,爱卿不能离开朕啊。”

  这下洛星辰说不出话来了,虽然大唐基本上没有几次托孤,但一旦托孤,一个李氏宗亲,一个洛氏嫡系,一个文臣,一个武将,一个外戚,这都是固定人选,其中基本上都是以李氏宗亲或者洛氏嫡系来作为托孤的第一人。

  现在神都洛阳只有洛星辰这一个洛氏子,李慎说什么也不会放洛星辰离开的,洛星辰咬了咬牙,“唉,大事完矣。”

  他个人觉得虽然托孤重要,但比起处理关东的事情,明显更关键,但现在天子不是这么想的,天子认为保证大唐的帝位传承更加重要。

  天子认为关东终究是能够平定的,但如果中枢帝位出现问题,那就真的要出事了。

  见到李慎已经做了决定,洛星辰无可奈何,只能拱手道:“陛下,请先下令守备江淮,如果江淮被破坏,那大唐真的就完了。”

  如今的江淮,即淮河流域以及淮河以南,长江以北的平原,还有江南的太湖平原这一块,还有蜀中的平原,这是大唐最后的粮食产地。

  尤其是江淮和江南,因为有运河的缘故,极其重要,河洛的供给,基本上就是依靠江淮,如果河洛出现问题,那天子就必须要离开洛阳了,否则这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池,会直接爆炸,他这个天子会是什么下场,恐怕没人知道。

  而且随着关中的陷落,益州的粮食已经不一定安全了,毕竟关中蜀中是一体的,洛阳和蜀中就隔着一座座山川了。

  现在在关中作战的朝廷大军,粮食供给,也是从洛阳向北通过黄河再送进去了,以及潼关的守军粮食,也是洛阳在后方支撑。

  这都需要保证江淮的安全。

  一旦江淮被攻破,或者江淮的经济被破坏,大唐就真的连落脚之地都见不到了,到了那个时候,全天下都要杀个血流成河,人口至少减少六七成,才能再谈重建了。

  李慎对此也是深知,不仅如此,如果真的出现危险,他这个天子,宁愿抛弃洛阳,也要保住河洛,一旦见到不妙,唐廷的中枢就要搬迁到长江以南去,然后依托淮河和长江进行防御。

  这是之前洛星云还在洛阳的时候,君臣之间就已经商议好的撤退路线。

  ……

  关东广袤的大地上,大部分百姓还不知道,洛阳城的天子会选择如何对待他们,大部分人都在等待着朝廷大军的围剿,也有一部分人在期待着朝廷的诏安。

  但事实上,朝廷并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,似乎是默认了现在的局势。

  只有各地还能够联系到的官府接到了来自神都的诏令,内容也很是简单,那就是固守本州,尽力收拢百姓,能救活多少,就收拢多少。

  朝廷正在全力应对燕国,等到击败了燕国的军队,就会东出。

  若是其他的帝国,当然不能这么直接说,但大唐可以,三百年煌煌大唐,有无数愿意为大唐赴汤蹈火的仁人义士。

  在关东有无数能体谅朝廷难处的人。

  即便是现在局势看起来这么艰难,但除了朱温以及李茂贞这种天生反骨的人,大部分的朝廷官吏都不会想着造反,贪暴和不忠,也不是一定在一起的。

  除非中央朝廷的威望再次经历严重的打击,否则大唐随时东出,都会有许多人跟随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朝廷的公卿,会否决洛星辰直接东出的想法。

  在几乎所有人看来,大唐的统治都是极其稳固的,关东闹得再凶,那些造反的百姓也不可能真的掀翻大唐的统治。

  自古以来,想要推翻帝国统治,都要有帝国内部的统治阶层带路,而这种情况,在现在大唐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。

  李氏、洛氏,大唐拥有着双重宗室,还有堪称强大的官僚体系。

  想要将这么强大的统治力量打破,起码要三五年的大战才有可能。

  三五年。

  洛王会在关中击败燕逆。

  所有人都这样认为。

  ————

  唐帝国所遭遇的经济危机并不是全面性的,甚至称不上是经济危机,帝国的物价在纷乱时代,依旧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平稳,直到帝国秩序崩坏,在失去帝国秩序的地区,才出现货物短缺,进而物价飙涨的情况,但即便如此,纸币依旧保持着交换价值,帝国的财政状况并没有出现大规模问题。

  但帝国所遭遇的危机却是如此的具有毁灭性,历史学家将之成为“饥荒中的盛世帝国”,当代历史学家如此评价——“农为国本,一个帝国用惨烈的现实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”。

  这惨痛的现实,深切的影响了往后的所有政策,乃至于影响了往后帝国对于农业的执着追求,大唐在饥荒中,持续不断且无法停下的崩溃着。——《唐帝国兴衰史》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erdong.cc。耳东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erdon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